铸铁平台的价格差异很大程度上源于加工方式的不同。当客户发现相同尺寸的铸铁平台价格存在明显差距时,很可能是加工工艺的区别导致的。
加工方式直接决定铸铁平台的精度等级,而精度是影响价格的关键因素之一。根据行业标准,铸铁平台分为精刨、3级、2级、1级四个等级,精度越高,加工难度和成本越大,价格差异可达数千元:
精刨级:仅通过刨床加工,表面粗糙度较高,适用于焊接、基础装配等低精度场景,价格最低。
3级、2级:需结合机械精加工与部分刮研,用于一般检验、测量,价格中等。
1级:全程人工刮研,表面接触点密度高(如2级平台每25mm×25mm≥20点),适用于高精度检验、计量,价格最高。
例,1500*2000规格平台中,精刨级与1级的价格差距可达1000-3000元,主要源于刮研工序的人力成本。
用户在采购时需结合实际需求选择加工方式,避免盲目追求低价或高精度:
明确使用场景:若仅用于焊接、毛坯装配,选择精刨级即可;若涉及零件检验、划线,需至少选择3级或2级;高精度计量场景则需1级刮研平台。
核实加工工艺:要求厂家明确加工方式(精刨、刮研)及对应的精度参数(如平面度误差),避免以次充好。
综合评估成本与寿命:高精度平台虽价格高,但使用寿命可达50-100年,且精度可通过重新刮研恢复,长期来看性价比更高。